中国白酒的未来需要数字化、法治化和国际化

发布时间:

2020-05-15

来源:

作者: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给企业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同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同步交织、相互激荡,经济活动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

  白酒行业也发生了诸多变化。白酒行业从提供单一产品,到提供综合服务转变;运营模式从独立自主,到多业态融合转变;白酒消费从单核驱动,到多核驱动转变;品牌传播从单体传播,到多体传播转变;信息媒介从资源时代,到数据时代转变;行业定位从传统制造业,到产业融合者转变。推动中国白酒的数字化、法治化和国际化进程已成为新时代白酒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数字化是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

  当前,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以及量子科技等蓬勃发展,数字技术呈指数级增长,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将深度改变和颠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于制造业而言,技术革命重新定义了一切,包括产品属性、生产方式、协作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同时,大数据时代也给企业运营带来了更多的可能,随时随地的开放连接、打破边界的交互融合、无处不在的洞察计算、精准智能的数据共享,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深刻改变乃至颠覆着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数字化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

  数字化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商品和服务,无疑将占领市场的先手。大数据可以通过与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及物联网等技术协同发展,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服务和数字化运营,实时洞察客户需求,营造良好的消费体验,实现业务的敏捷化处理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产品体验。

  数字化是提升运营效能的重要环节。企业运营的效率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数字化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实时计算、业态融合、预测生产、一键送达和精准营销,打破各部门、各区域、各系统之间沟通和协作的壁垒,建立规范、便捷、高效的业务流程,实现销售、生产、库存、采购、人资、财务、办公等所有环节全程无缝对接,确保数据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有效性,帮助企业快速反应、紧密协作、良好运营,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客观来说,白酒行业数字化转型还面临两大难题。第一,缺少定制化的专业生产设备和监控程序;第二,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不强,缺少数字化思维。如不少人员认为数字化与传统酿造不可调和,将自动化、数字化设备仅用于生产低端产品。由于数字化投入大、见效慢,一些企业负责人满足于现行的生产管理模式,将数字化仅仅理解为电商销售。

  就白酒行业而言,五粮液、洋河、古井贡、劲酒等多家企业也开始了智能酿造、智慧包装、打造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尝试。数字化实现了制造过程与信息过程的双融合。通过可视化信息流能有效识别制造过程中的浪费和损失,利用精益生产的方法,逐步降低白酒的生产制造成本,缩小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变差或波动,管控生产过程中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所有环节,从而稳定质量,为企业市场规模的扩大打下坚实基础。白酒行业的数字化迫在眉睫,任重道远。

法治化是企业长青的基本保障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无规矩不成方圆,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一旦超过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阴霾,贻害无穷。同样,法治在白酒企业发展过程中同样适用,依法治企是企业长青的基础和保障。

  法治化是白酒市场的现实需求。一方面,白酒行业内的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白酒市场管理体制不完善,跨区域治理困难,制假售假屡见不鲜。另一方面,我国与白酒相关的法律法规仍不完善。目前,我国酒类专有的法律只有2005年国家商务部制定且已经失效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和其他30多个部门规章、行业规定,以及20多个地方性法规、规章等,不利于全局治理和企业维权。制定和完善白酒法律法规是根治酒“乱”的基础,是加强行业质量监管、维护行业健康秩序、保障合法经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迫切需求。全国人大代表、古井集团董事长梁金辉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提出建议,制定一部全国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白酒法》。

  法治化也是企业管理的红色底线。白酒行业利润多、供应链复杂、现金流频繁,公众对白酒一直有“白酒不白”的腐败之问。近年来,许多与白酒有关的贪腐现象屡见不鲜,不仅损害了企业发展,更损害了白酒行业的整体形象。法治是理顺企业各种关系、配置企业各类资源的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法治化的企业要以底线思维、理性思维、规则思维、契约思维和法律制度评判企业和员工行为,只有始终坚持以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才能确保白酒企业运营安全稳健运行,才能让健康的白酒文化为公众所接受。

国际化是市场开放的大势所趋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也逐渐显现。尤其是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产业、中国资本及优势产品走出去的势头更加强劲。将国际化上升到战略高度,积极开辟国际市场已成为白酒业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白酒是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处事哲学的化身。生活方式和处事哲学直接影响着个体、群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古以来,中国人习惯在酒桌上沟通问题,交流想法和达成共识。在中国,酒不仅能加深友谊,还能化解矛盾,酒过三巡之后很多争执都随之烟消云散。

  中国式饮酒的生活场景,实现了弱者与强者的感情表达、和平共处、跨界对话和互惠互利,这是中国人能长期保持和平包容、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与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白酒无疑就是交际的最佳搭档。如果世界都爱上了中国酒,那么和平共存的情感就能加深,中国的和平崛起进程就会加快,从而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等级,助力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自新世纪以来,中国名酒企业纷纷跨国表演,亮相国际。茅台出访南美;五粮液亮相达沃斯论坛。这些活动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取得了一定的推广成效。

  但就白酒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来看,与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文化事业所处的国际地位甚不相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外饮酒文化的差异、口感差异、价格差异、出口标准与贸易壁垒也很难得到根本上的改变。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白酒国际化的进程仍然漫长,需要白酒企业久久为功。

  中国白酒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除了树立文化自信和建立国际标准化体系外,最重要的便是塑造白酒的整体形象和产区表达。作为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中国白酒要向“俄罗斯伏特加”“法国干邑”“日本清酒”等学习,在海外市场上应优先树立起“中国白酒”的突出表达,让海外消费者接受中国白酒的消费场景,推进中国白酒的品牌化和符号化。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中国白酒的数字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浪潮已滚滚而来,面对千载难逢的机遇,唯有积极参与其中,才能不负时代的责任,满足人民对美酒及美好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