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川联合干了一件大事,赤水河千余家酿酒企业受益
发布时间:
2020-05-15
来源:
作者:
麦香、酒香、竹笋香……长江流域一级支流上唯一无水坝的“原生态河”赤水河,正不断地给流域上下带来“福音”。
近年来赤水河水质和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1700多家大小酒厂因此受益,为中国白酒产业贡献着数千亿元产值。这里也成为中国版图上最为香醇的一条河流。
7月26日,财政部官网一篇题为《稳步推进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介绍,目前,我国已“成功建立赤水河跨省生态补偿机制”,“2018年底云南省考核断面水质为Ⅱ类,完全达到协议规定标准。”
这里提到的“协议”是指2018年初,云南省与四川省、贵州省共同签署的《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这是在全国率先建立的多省间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根据这份协议,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共同出资2亿元设立赤水河流域水环境横向补偿资金,三省的出资比例为1:5:4,补偿资金在三省间分配比例为3:4:3,补偿资金主要用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水污染防治工作,并依据协议确定的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情况进行清算。
协议提出,争取到2020年,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确保流域水质、水量和生态功能不减。
茅台集团董事长李保芳此前表示,赤水河水质独特优良,浇灌出的有机高粱原料,以及赤水河谷千百年来形成的独有原料发酵微生物群,加上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形成了茅台酒独特的酱香口感。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带领的研究团队此前曾专门对赤水河流域水环境情况进行调研。调研发现,赤水河流域发展存在分区梯度特征。上中下游三省对赤水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是不均衡的,区域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中下游发展水平高于上游地区。
根据上述协议,三省依据各段补偿权重以及协议确定的考核断面水质达标情况进行分段清算。
水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的地区,全额享受补偿资金;部分达到目标的地区,根据水质水量折算享受补偿资金的额度,适当扣减补偿资金;完全未达到目标的地区,全部扣减补偿资金。所扣减的资金原则用于补偿给签订协议的下游省份。
同时,三省搭建合作共治的政策平台,实行流域环境保护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形成赤水河流域上下联动大保护格局,共同提升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整体水平。
2014年起,贵州省财政每年投入5000万元用于赤水河流域环境治理,遵义市通过生态补偿方式向上游毕节市每年投入约1000万元生态补偿资金。
从2014年起,茅台集团已连续十年累计出资5亿元作为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资金,用于赤水河保护事业。
据介绍,2018年6月,由茅台发起,赤水河沿线四家酒企以及中央电视台共同参与的“走进源头、感恩镇雄”活动在云南镇雄举行,活动现场捐赠2400万元支持当地百姓脱贫攻坚。
根据《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茅台正在探索多元化补偿方式,将生态保护补偿与精准脱贫有机结合。茅台集团正不断努力探索、深度实践,成为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义在于破解了河流上下游、左右岸之间产业布局、环境准入、污水排放标准、环境监管执法尺寸、环保资金投入力度不一致而带来的环境监管难题,实现流域间的相互约束和相关管制。
同时,通过生态补偿建立了“权责对等,合理补偿”的工作制度,实现水质改善、水量保障,也建立起联防联控和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实施流域上下游环评会商及环境污染应急联动。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印发的《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跨地区、跨流域补偿试点示范取得明显进展,多元化补偿机制初步建立,基本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
来源:茅台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