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芳强调“文化茅台”建设最重要的三个词:开放、包容、多元

发布时间:

2020-05-15

来源:

作者:


  “做‘文化茅台’体验,最重要的就是三个词:开放、包容、多元。”5月27日的首届全国文化茅台体验(展示)研讨会上,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的一番话,获得了在场12家茅台文化体验(展示)馆的广泛认同。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保芳讲话

  “以‘酒博馆’为借鉴,以体验店为平台,在全国各地选树一批有品质、有内涵的‘样板店’,作为切入点扎实推进‘文化茅台’建设。”

  今年3月李保芳率队在长春调研时的讲话犹在耳,包括被他打CALL的吉林省酒文化博物馆在内的12家茅台文化体验(展示)馆,当天齐聚茅台河畔,正式开启“文化茅台”建设首个最强头脑风暴——“文化茅台·香溢中华”首届全国文化茅台体验(展示)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名称虽务虚,12家与会代表都有着实打实的“文化茅台”建设体验,作为文化茅台在区域市场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分享的更是来自市场最前沿的探索和见解,交流既坦诚布公亦干货满满。

  尽管议程很忙,李保芳全程聆听了12家与会代表发言,称这次研讨会是一次“文化茅台”的“集中展示、集中交流和集中借鉴”,茅台集团非常重视也非常感兴趣,希望这次研讨会能成为“文化茅台”体验的新起点。

  “每次和大家见面在一起研讨,都有很多启示,”李保芳说,这次交流的12家,他已经到访了8家,剩下的都会走访,并点赞这次研讨会是一件大事,“这是‘文化茅台’建设的一次集中展示,大家讲得非常丰富多彩,给了茅台很多启示”。

  讲话中,李保芳特别点赞了位于贵州贵阳的“文化茅台”创新体验中心,称赞他们引进的国外做法颠覆了李保芳这一代人对茅台文化的理解、介绍和推广,“他们完全从年轻人的角度看,我觉得‘茅台文化’的建设需要多元化,只要是好的、有生命力的、有价值的,都会被人接受和认可,我看过他们做的非常成功”。

  此外,北京博物馆用现代技术展示茅台的生产工艺和历史文化,包括吉林省酒文化博物馆、河南华磊糖酒有限公司等,李保芳表示,自己都看过了,有很多很好的东西值得一看。

  通过这次研讨会,李保芳更期待能带来一次大的提高,让“文化茅台”体验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茅台独特性的一个标志性工程,让社会真切地感受到茅台在变。

  据了解,“文化茅台”的理念经过半年的时间,已被社会广泛认同和接受。

  不过李保芳也坦陈,“文化茅台”建设现有三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文化茅台”建设需要做艰苦长期的探索;二是没有形成浓厚的氛围;三是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指导意见。

  据了解,茅台酒销售公司已出台《文化茅台体验馆建设指导意见》讨论稿。

  “我看过所有的体验馆,各有千秋,这是一件好事,我的看法,不一定都是一种格局,”李保芳说,销售公司既要给大家规范标准,大家也不要拘泥于规范,可以在规范的基础上突破和创新。

  做“文化茅台”的体验,李保芳认为最重要的是三个词:开放、包容、多元,“可以作为基本原则,甚至有一些颠覆性的东西也可以引进来,试试看。大家在这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对‘文化茅台’建设一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此外,李保芳强调,“文化茅台”建设应该是茅台家族的事,不能只是茅台这瓶酒的事,“茅台不老酒就最具代表性,我到北京看过‘茅台不老酒文化中心’,让人眼前一亮,不像是卖酒店铺,灯光配置值得茅台学习”。

  他表示,茅台集团会大张旗鼓地支持茅台不老酒的宣传,建议大家有时间到北京坐一坐看一看。

  创新不等于颠覆,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王焱强调,要以茅台文化为根,用好文化茅台体验(展示)馆建设的“活水源头”,表现形式可以多样化,称文化茅台体验(展示)馆建设作为“文化茅台”战略的重要内容,要切合实际,不能脱离茅台文化,要抓住茅台文化的核心内容,不断梳理、强化,将其向深度推广、传播。

  此外,王焱称,文化茅台体验(展示)馆建设的目的要明确,以服务、体验为基,凝聚文化茅台体验(展示)馆建设的“目标受众”。更要以文化创新为要,开辟文化茅台体验(展示)馆建设的“有效途径”,开放多元包容。

  德州茅台文化体验馆将董子文化与茅台文化结合,广东共好茅台文化体验馆大力开展营销模式创新,茅台不老酒文化中心将“文化茅台”建设与自身经营理念相结合,贵州兴正源文化体验馆在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理念,哈尔滨酱香源茅台收藏馆在如何融入地方文化特色,讲好茅台故事方面,王焱点评这些体验馆创新的做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茅台高层强调,文化茅台体验(展示)馆建设还要抓好展陈方式创新,打造具有茅台文化特色的体验展示馆;抓好互动、体验创新,让消费者参与到“文化茅台”建设中来;抓好特色产品开发,为传承茅台文化开辟一条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