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寒食酒 |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发布时间:
2023-05-06
来源:
作者:
寒食,自古便有饮酒的习俗,更流传下“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珠玑之词。寒食已来,清明将至,泼茶饮酒正当时。
当代人只知清明节,却不知寒食节。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前一二日,现在的清明节就与寒食节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且寒食节似乎要比清明节的历史更有渊源。
寒食节又称“冷节”、“禁烟节”。顾名思义,人们在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其来源释义由《辞海》记载为“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事,以介子推抱木焚死,遂定是日禁火寒食”。相传春秋时,名叫介子推的忠臣在晋文公流亡期间曾为其割股充饥,后历经磨难辅佐晋文公重耳复国后便隐居深山,不愿受赏。晋文公欲放火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最终在一棵树下发现他们的尸体。于是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烟火,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饮酒习俗
寒食节饮酒的习俗遂通过饮酒来驱寒的功用得以传承。“清明时节雨纷纷”,寒食节前后正值雨季,冬寒未尽,此时若连续几天冷食入腹,又加之寒气萦绕,身体难免会有不适,人们便通过饮酒来驱除寒气,于是就有了寒食节饮酒的习俗。晋代陆翙(huì)在《邺中记》中记载“寒食三日作醴酪”。醴酪(lǐ lào),既指糖粥,也指酒浆。在此期间,民间已有饮寒食酒习俗。
寒食节饮酒除了提供物理之驱寒功效,还有心理之疗慰作用。酒作为抒发故土萦怀、离愁别绪的一种重要载体,其功用在寒食清明时节尤为凸显。“路上行人欲断魂”中就体现出在外漂泊之人的心灵寄托,想要借酒思归。如此便有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的千古佳句。
苏轼与寒食节
苏轼此等豪放之人尤钟情于寒食节抒情言志,品茗饮酒,挥毫泼墨,不仅写下恣肆奇崛,且有天下第三行书之称的《寒食帖》,更留下卓绝千古的珠玑之词“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寒食已来,清明将至,何不效仿苏东坡,点一盏明前茶,饮一杯寒食酒,只争朝夕,不负韶华。